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日子,三伏中的“伏”,有人说指“伏邪”,也有人说是指天气炎热,“宜伏不宜动”。
01忌贪凉,祛除燥湿
三伏天炎热多雨,因此阳燥盛行于外、阴湿潜伏于内。而脾主肌肤,如果体内湿气很重,皮肤就会有所反映。年轻人长痘,中老年长斑,小儿湿疹、痱子等,多是湿气淤积的表症。夏天人常常吹空调,体内寒气重,此时最宜吃羊肉饺子,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汤,通过发汗,能有利于驱除盛夏“毒火”。
忌大汗,平衡阴阳
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亦属于阴。中医理论却认为,“汗为心之液”。汗液的生成,离不开阳气的参与。就是说,出汗的同时,会大量损耗阳气。三伏天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最忌大汗淋漓。大汗淋漓容易损伤心脏,运动后大量饮水,也会给心肾造成负担。
忌生冷,控制饮食
三伏天,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饮食不宜过凉,因为寒凉损伤脾的阳气。此外,三伏天最容易“病从口入”。饮食要格外注意,忌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04忌激切,调节喜怒
三伏天,要学会适应炎热,使情志疏泄,预防暑邪致病。调息凝神,心静自然凉,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
情绪波动过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起脑中风。
05忌潮湿,保持干爽
三伏天哪怕再热,也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家里跑,更不要坐在冰凉的地板上玩耍。此外,一旦空气湿度过高,许多病菌就开始滋生。夏天家里常开空调,若不勤开窗、多通风,很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除了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可能也是空气不流通惹的祸。
因此,三伏天里,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让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清爽。
三伏天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让身体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