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能躺功能齐全的智能电动轮椅颠覆你的想象,让“平等 参与 共享”更近一步--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颠覆传统轮椅体验。“这款电动轮椅基本上满足了我之前对轮椅的所有幻想。”“还可以升降,跟人交流时再也不需要‘仰视’了。”“比我平时用的电动轮椅舒适很多,更像是有四个轮子的沙发。”
上个月,一场名为“让梦想起航,温馨助残康尼智能行”活动在南京康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来自省、市、区各级肢残人协会的代表们,现场体验了一把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其功能之多、操作之易令体验者们大开眼界,体现智能、舒适、安全、尊严的设计理念更是颠覆了人们对电动轮椅的认知。“我用过、见过很多电动轮椅,包括国际上顶尖的产品,但像功能这么全、操控精度这么高的电动轮椅还是第一次见。”江苏省肢残人协会常务副主席、连续四届残奥会金牌获得者张海东说,自主高端品牌的诞生,将让特殊群体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功能全的电动轮椅,让生活变得“不一样”。当天上午8:30,康尼智能电动轮椅的体验活动还未开始,“来早了”的迟红梅已经率先体验了起来,她“驾驶”着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在体验馆里自由穿梭,还不时尝试切换坐、躺、摇、转等功能。作为十几年的电动轮椅拥有者,迟红梅用“颠覆”一词来形容初次体验的KS1智能电动轮椅。
在现场,一个红色的身影特别显眼。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朱军林坐在量身定做的轮椅上,使原本就娇小的她看起来更娇小了。“平视的感觉太棒了!”朱军林说,平时跟人交流总要“仰视”,KS1智能电动轮椅给了她“平等”“自信”的感受,让她不禁发出“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的感叹。而对于脊髓损伤者陈玲来说,KS1智能电动轮椅可以平躺和辅助站立的功能最让她感到惊喜。“医生建议脊损者两个小时就要平躺一下,有时还要进行站立训练,但现在大部分轮椅都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陈玲说,平时需要平躺或站立的时候都要他人帮助,而且经常上下轮椅也很不便,如果使用KS1智能电动轮椅,这一系列的动作就都可以在轮椅上完成了。
通过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还拥有出众的“越野”能力,能轻松爬上22°的斜坡(国标要求9°)、越过8厘米的坎(国标要求4厘米)和15厘米的沟(国标要求为10厘米)。
尽管被归为“复杂轮椅”范畴,但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复杂。现场技术人员展示了一键站立、一键旋转、一键逍遥、一键自平衡等自动化运行功能,通过遥感还能自如调整行动方向。
“康尼智能电动轮椅的‘智能’还体现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实现定位功能,还可以进行远程故障检测。”张海东在多次接触康尼KS1智能电动轮椅后总结道,这也是康尼智能电动轮椅最大的两个创新之处。假如电动轮椅“坏在半道上”,通过定位功能家人可以立即找到所在位置,而远程检测功能则大大提升了售后维修效率。“从‘故障修’到定期‘计划修’再到‘依据实时状态修’,是KS1智能电动轮椅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此外,令张海东惊叹的还有KS1智能电动轮椅的操控精确度。有着30年的轮椅使用经验的张海东,在此前跟随国家队出国征战奥运的过程中,见识并亲身体验了世界上先进轮椅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可谓半个“电动轮椅专家”。但就算“见多识广”的他,也没有发现哪个产品的精度能达到这么高的。
尊严,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 目前,我国有肢残人数约2500万,近年来国家也非常重视对这类群体的职业重建培训,但就业率仍只有20%-30%。“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种辅具可以替代他们失去的功能。”金辉说。
作为轨道交通门领域的“全球冠军”,康尼在机电领域积累了多项国际领先、国内原创的技术。如何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让老百姓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是康尼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康尼于四年前开始着手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的智能研发,其中,智能电动轮椅是康尼将先进的电机技术和控制系统嫁接到民用产品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有智能护理床、浴缸等也在研发中。据悉,康尼KS1系列产品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十二大核心部件都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产品技术规范在数量和指标上均高于国家标准,是世界复杂轮椅中功能较全、重量较轻的轮椅,且价格只有国际上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把先进的技术用在需要关怀的群体,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南京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吴必豹说,如今国家正努力为残疾人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但很多残疾人往往因为出门不便导致对社会的参与度不高。“这次的体验让我看到了康尼智能电动轮椅的智能、舒适、便捷,而且充满人文关怀。”吴必豹说,他希望这种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产品能尽快普及,让残疾人尤其是重残人走出家门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