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而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2.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6%以上,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逾4000万。对老年人来说,不费力的出行简直就是奢侈。
市场上最常见老年人的代步工具,一种是自理能力较差者使用的轮椅,另一种是沿用欧美使用场景设计的老年电动车。然而那些身体状况一般,用不上老年轮椅,又没有足够空间存放老年电动车的老人,出行只能依靠双脚。
老年人最大的痛点:安全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一二线城市老年人平均月收入达3500元,65岁以上可获得100-150元左右养老补助津贴。我们了解到,有90%的老人仍然选择居家养老,而且出行需求明确。买菜,送孩子上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出行的痛点问题无非是力不从心,精力不足,而且他们又必须考虑出行的安全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是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2419.70万人,交通拥堵早已成为常态,尤其是早高峰和晚高峰。也经常有新闻报道老人与年轻人因座位发生争执的报道,老人出行更加不便。
传统的轮椅对老人来说,不仅是手动折叠操作困难,价格、个体差异等都不同程度影响着老人的使用,而且很多老人对轮椅的心理接受能力不高。他们会觉得,我还没有到走不动路,拖累家人的地步,而轮椅恰恰会让老人觉得生命不再是有活力的。
科技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品
据了解,老人是骨质增生与骨关节炎高发群体(65岁以上男性超过60%,女性超过90%)。每天出行2.27次,超过87.8%单次出行小于3公里。也就是说,他们一般出行距离近,挤公交和地铁显然太耗费力气,这时就更需要一款轻便的代步工具。
81.9%的老人认为出行困难,而且对于出行产品的依赖度高。然而现有的出行代步工具单一,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传统的轮椅太笨重,折叠方式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不友好。
对于20岁的人来说,除了时尚、便捷又实用,还可能对物品的颜色和个性化挑剔。但是对于60多岁的老人来说,就更讲究安全性和实用性,其他因素都只能作为附加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全自动遥控折叠、人工智能,这些在其他领域运用的如火如荼的科技,或许可以帮助老人改善出行,当他们外出时,发生不便或者意外,能够迅速获得帮助。科技的进步更应该运用到老年人的生活中,毕竟养老是一个家庭的重担之一。
(和美德176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