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的农耕祭祀 明清皇家都非常重视 大多数皇帝都亲临秀场

2020-09-07

先农坛的农耕祭祀 明清皇家都非常重视 大多数皇帝都亲临秀场,老张看着先农坛这一亩三分地感慨颇多,极力赞同节约粮食的倡议。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这里的风景以及历史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但很多人不辞辛苦地一次又一次走进同一个景点,不仅是因为景,更是因为在这里仿佛漫步历史中,感受不一样的人文北京。为此,和美德老张再一次走进北京那些你熟悉的景点,为你介绍、带你找寻看不见的北京。


如今 和美德老张再次走进先农坛,不仅能感受古代建筑的历史魅力,还能了解先农坛的历史特色和祭祀文化。


所谓先农坛,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每年开春,皇帝会亲领文武百官祭先农神、行耕籍田礼于先农坛。明清两代,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历史资料显示,先农之祭包括祭先农和耕籍田。祭先农,顾名思义祭祀先农神,耕籍田则是统治者为了展现对农业的重视帝王亲自耕种土地的礼仪。


耕籍礼作为国家典章制度,有文字可溯的应在周代,而其发源应追溯至国家形式出现之前的远古氏族社会。氏族社会时期,分配给氏族成员之外、属于全体氏族成员共有田产的土地叫“公田”,每年由氏族首领带着氏族成员一起耕种收割。这些“公田”也被称为“籍田”,每年的耕种过程就是最早的耕籍礼。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明清两代是我国祭祀礼仪发展最为完善的时期,祭农、亲耕之礼被置于稳固国家政权、巩固统治地位的重要位置,因为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民生、安定,关乎国家命脉。明清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农祭农活动发展的顶峰时期,祭祀亲耕制度不仅周密详备,整个仪程也是隆重有序、井井有条。


提到耕籍田,就不得不说到众所周知的一句俗语“一亩三分地”,历史上最早的一亩三分地指的就是皇帝在先农坛亲耕的那块土地。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史料记载,籍田为一亩三分地,被规整地划分为十二畦,皇帝的亲耕位在正中,从耕三公九卿依次于耕籍位东西面立。按照礼制,先由皇帝耕种,之后皇帝到观耕台观看三公九卿从耕。皇帝耕种是三推三返,三公五推五返,九卿九推九返。


先农坛是与天坛并列于北京中轴线两侧的大规模祭祀建筑,在明清时期其规模与天坛大小等同,只是在以后有很多机关、学校的侵占,如今没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或者成为天坛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联项目。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祭祀先农和帝王亲耕是重视农业生产的体现。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籍田礼),是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皇帝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秋天,亲耕田收获后,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先农坛与天坛建筑群相对应,包括以下建筑群: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1.太岁殿 是为祭祀太岁及神之地,是先农坛坛内核心的建筑,相当于天坛内的祈年殿。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平方米,殿内有神龛、无神像。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与院墙围合成一个院落,在院子南侧中轴线上有拜殿。在太岁殿前面的院子里摆放有嘉量,与紫禁城太和殿前面的嘉量相比,这里的嘉量不是石材雕刻的而是琉璃烧制的,有方形、圆形两种形式,嘉量在古代是称量器具,摆放在这里寓意粮食丰收。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


2.庆成宫 在明朝时为斋宫,是皇帝在举行祭祀礼仪前斋戒的地方。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是皇帝祭祀和亲耕后犒劳百官的地方。庆成宫前殿有宽大的月台,可以举办祭祀礼仪活动。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3.神厨院与宰牲亭 是宰杀牺牲的地方。从远古时代起,以牺牲祭奠神灵在古人生活中就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文》中对“祭”的解释即为“以手持肉”。在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牛、羊、猪合称“三牲”,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牺牲宰杀以后需要烹饪才能摆在供桌上,这种厨房称之为“神厨”。


4.神仓 有“天下第一仓”之誉。神仓为圆形形制,造型好似农家储存粮食的谷仓。屋面为圆攒尖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地上铺有木板,是贮粮防潮的目的。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5.俱服殿 是皇帝在耕种时,换下朝服、换上劳作时穿的衣服并行籍耕之典的场所。


6.观耕台 为清乾隆年间的构筑物。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看台。


7.一亩三分地 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位于观礼台的南方,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一亩三分地”的话题都是由此而来。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8.天神坛 在先农坛中轴线的东面,因为古人认为天属阳,所以位于中轴线的东侧。祭坛外面有矮墙,并开有东南西北四门。在坛的北面设有四座汉白玉雕刻的大型石龛,石龛的外面雕刻着云龙的造型,石龛的里面有牌位,牌位上面写有云、雨、风、雷这四个神灵的名字。


9.地祇坛 在先农坛中轴线的西面,因为古人认为地属阴,所以位于中轴线的西侧。祭坛外面也有矮墙,并开有东南西北四门。在坛的南面设有五座汉白玉雕刻的大型石龛,是祭祀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渎之神的地方。

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153期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和美德老张打卡北京城之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下期咱再接着聊:

第153期农耕祭祀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b3146ddv8j4.html

第154期皇帝的一亩三分地:https://v.qq.com/x/page/x3147g295io.html

阅读44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