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煤市口一处天津石油大亨的产业却被日本人逼破产什么原因?

2021-05-20

视频地址:https://v.qq.com/x/page/p324096r8tz.html



北京煤市口一处天津石油大亨的产业却被日本人逼破产什么原因?和美德老张带您打卡北京城第272期之荣丰恒煤油庄!


荣丰恒煤油庄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掌扇胡同32号、煤市街138号。大栅栏地区改造工程中,门面开在煤市街上的掌扇胡同32号受到了保护,这家在二楼山墙上有着“荣丰恒煤油庄”砖雕招牌的北京惟一现存相对完好的煤油庄。


QQ图片20210520105745.png



掌扇胡同位于宣武区前门外煤市街路东,通前门大街,东段穿过粮食店街,该胡同由由“张善家胡同”谐音而来。明代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上记为“张善家胡同”。据久居此地的人传说,在明代这条胡同居住一户姓张的大户,经常施舍为善,夏天炎热舍暑汤,冬天寒冷开粥场,舍棉衣。所以,人称此胡同为“张善家胡同”。

QQ图片20210520105730.png


清代乾隆京城全图上改名“掌扇胡同”。此地名沿用至今。由于地处前门外商业街区,胡同内至今保留有荣丰恒煤油庄旧址,位于胡同内32号。煤油庄的建筑风风格为砖木结构,应该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院门为圆拱型,和楼融为一体。如今煤油庄旧址为居民杂院,内部结构基本上保存完整。

QQ图片20210520105741.png


荣丰恒煤油庄属于前门地区众多商业店铺之一,因其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荣丰恒煤油庄始建于1911年,那会儿的煤油庄不单是卖煤油,而且还经营香烟和火柴。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自传里这样写道:"唱戏要是彩唱的话,还得有行头,严格说这不算行头,就说帽子吧,那是从煤油庄里买来的纸盒儿糊的。那时电灯很少,穷人家点不起电灯,点煤油灯,所以专有人开煤油庄卖香烟、火柴、煤油等物品,有的还带兑换银钱。"

QQ图片20210520105735.png


煤油是国外的泊来品,从煤里提炼出的精华,是有钱人照明用的燃料。煤油灯号称"气死风",寓意风吹不灭。老百姓管煤油叫做"洋油",主要因为煤油是从国外进口的,漂洋过海价格不菲的进口货让贫苦百姓很难问津。解放后电灯的普及让煤油灯真正成为了历史。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煤油灯作为照明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在煤油灯使用之前,平民百姓家里都是用 "煤油灯碗"来照明的,一个像碟子一样的瓷碗中倒入少许煤油,在煤油碗里放上一根用棉线搓成的捻,棉线捻靠在瓷碗边上,用火柴点燃后,靠棉线的吸附性点燃煤油照明。因为棉线捻靠在瓷碗边上,所以不会引燃。根据棉线捻的大小来控制照明亮度。有钱的人家多以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尽管煤油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记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觅得到它。但它也是经历了发现、成长和灭亡的一个完整的生命的物品。在若干年前,它曾经掌控了一个时代的照明,被称为"煤油灯时代"。在清朝末年,煤油灯被引入我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国人的眼球。特别是有些外国的石油公司,把煤油灯作为销售自己石油产品的敲门砖,推向老百姓。在解放初期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虽然煤油灯点燃后容易冒出熏眼的黑烟,但它却彻底结束了中国黑暗的历史。


阅读8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