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的路上,和解是老人的是必修课

2021-08-20

变老往往被描述为一件可怕的事情。只有“和解”,才会消除变老的恐惧。

我们该如何在衰老时与自我、与社会、与岁月达成和解,是每一个正在变老的人的必修课!这关系到每一个老人的幸福。

老年是和解的年纪,不是与邪恶和解,而是与生命、死亡的大限,与历史的规律,与天道、宇宙、自然、人类文明的和解。达不到和解,也还有所知会;达不到知会,也还有所感悟;达不到感悟,也还有所释然;那是一种无端的、非经过选择的、然而又是由衷的、释然。

变老的路上,人要学会“和解”,“和解”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与自我的和解

一位老人这样回忆说:“我想是不是因为童年时候的生活比较艰苦,遭遇过贫困、不公平待遇,长大了之后,我的表情依然不会很开朗。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没有学会放松,一辈子紧张。人必须要刻苦,必须要吃苦,要过得苦日子,后边才有好日子过。这几乎是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的生命哲学。”

以前,他自己也能感觉出来,即使儿女跟他相处,都感到紧张。而现在,他再次谈到老年的自己,语气中充满是释怀与理解:“我退休了,人老了,也变得越来越和善,不再冲人发脾气了。我和我自己和解了:不再跟自己较劲,不再跟别人较劲。我经常会反省过去对别人的种种不是。”

他的身边的人都认为,他现在变成了一个很慈祥,和蔼可亲的老人。

#与社会和解

人最可贵的就是有梦想,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折腾了一辈子,就是为了成功。老了,总要再拼搏一回的。历史上有许多老当益壮的例子。曹操在五十四岁时,依然能够写出《龟虽寿》这样豪迈励志的诗文,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马援在五十五岁时仍南征北战,写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句。

我们的心念和我们的气血是一同生长与消亡的。四十岁前,进取心足。四十岁以后则见识定了,且遇事斟酌有量。到了六十岁,人心气虚,意志消退,遇事也容易往后退,就算看事看得明白,精力也跟不上了。

认清社会的现实,与社会达成和解,看透这个世界。红尘喧嚣,我们最终追求的、并获得的,不过是一个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的场所。除此之外,别无一物。



#与岁月的和解

与岁月和解,意味着接受了自己的当下。在变老的路上,我们时刻都深切感受着来自时代的焦虑感,有一种被淘汰的恐惧,恐怕自己在新的时代中,再也发挥不了作用了,及时与时俱进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相信现在这个自己不可能比过去更美、更自信,更睿智,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更完整、更丰盈。而当我们终于不再执迷于自己的“年轻感”,反而变得更好了。

岁月还会继续驰骋,离我们远去。变老的下一步就是死亡,这是“成熟”后的自然现象。如果“自然”对每件事都设有时限,那么老人在适当的时候谢幕,应该算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一个活了一辈子的老年人,与岁月和解之后,就不再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老年是享受的季节,享受生活也享受思想,享受经验也享受观察,享受温暖爱恋也享受冷清和孤独,享受回忆也享受希望,享受友谊暧昧也享受自由自在,更重要的是,享受哲学。

人老了,应该成为一个哲学家,不习惯哲学的思辨,也还可以具备一个哲学的情怀,哲学的意趣,哲学光辉笼罩下的微笑、皱眉、泪目,至少有可能获得一种哲学的沉静。

不“和解”的老年,自己既不懂得享受,别人也会认为你惹不起也躲得起了。在变老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和解”,走向幸福!

阅读45
分享